读《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有感
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主阵地;上课时,学生能做到专心致志地听讲,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思维跟随着老师的课堂程序展开,或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双边”活动,这样的学生成绩肯定拔尖,但全班几十个学生,难保个个能做到这一步,我班就有一部分学生,全班齐读他不开口,点名回答问题他不知所云,甚至默不作声。这样的学习效果绝对不佳。这时,怎样使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第35条建议提出:“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能掌握注意力,就应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掌握注意力,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施以非常微妙而细致的影响。”
我着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尽量以学生的兴趣来带动学习。在教学中采取多鼓励的方法,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而且要鼓励得恰到好处,“帽子”不能戴得过高,过高了学生容易产生沾沾自喜或骄傲的情绪,也不能太低,太低了学生的情绪不会高涨,难就难在教师要把握合适的度。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开始尝试:每篇课文学习之前我都布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读通顺后解决生字音、词语意思,积累多音字、形似字、近义词、反义词等。这个任务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以读促学,让学生处在一种相对积极的学习状态。然后在课堂上调查学习状态,分层给予表扬,持之以恒,让学生享受自学的成功感,促进他们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开始只有小部分同学按照要求预习,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后,越来越多地同学开始预习自学了。
同时在课堂上,我放低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当成他们的学习伙伴,适时地穿插几句幽默的话语,调节课堂气氛,收一收学生的心。还适当地向学生示弱,说老师也不会做,向学生请教,这样让他们有一种字好丑荣誉感。在课堂评价中多结合学生“认真听,发言勤,思维灵活”等特点表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不断地树立各种榜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这些措施的实行,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需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地让学生由外部动力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策略,补充措施,不断地向“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的目标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