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伸展希望的翅膀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十七条有感
说起对学生的评价,或许有许多教师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天我们在面对学生时,都会或肯定或批评,甚至是麻木不仁了;陌生的是我们教师很少有专门反思我们的评价方法及意义的,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表扬或批评,再有不负责任的教师可能对这些也麻木了。
今天学习了《给教师的建议》第十七条《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受益良多,也不禁对自己平常教学中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批判。
刚开始任教时,由于受了近二十年的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对于孩子的评价只是单纯地体现在作业的书写认真程度和考试成绩的好坏上。虽然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但是对孩子课下的行为则有点熟视无睹的味道。而那时的我即使评价学生,也只是用几个简单的词来表达:“优秀”、“良好”、“一般”、“待及格”等。现在想想自己简直就是在祸害孩子,把他们的积极性全都给扼杀了。
慢慢地,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学习优秀的评价方法和儿童心理学等理论,我发现了自己评价体系的缺陷和不足。我对孩子的评价上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把作业本当成和孩子们进行心灵沟通的平台,为孩子们设立心语信箱,课下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玩耍,特别是我发现课下才是真正发现孩子优点的最佳场所。我不在吝惜自己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只要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我就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我也渐渐地发现孩子们的欢笑声越来越多了,有些学生也慢慢变得自信起来,我感觉与孩子们走得越来越近了。他们已不再单纯的把我当作他们的师长,而是当作大阿姨,当作朋友来对待。这样对于我无论开展教学工作还是德育工作都顺利了许多。
我也渐渐地安于这种评价所带来的欢喜和成效了,自己思想上也慢慢地有点不思进取了。
但是在今天学习了苏老师的这篇文章,如醍醐灌顶般直接冲垮了我自以为是的评价体系。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评价体系,真的很惭愧自己竟然如此不知天高地厚,而自己的零散的评价所获得成绩却有如此可笑和短浅。
从苏老师那里我学习到:真正的教育是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所以我们教师的任何行为都要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对孩子的积极作用,也要考虑好对孩子的人生意义。都要对孩子的将来负责。
苏老师认为: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在这里苏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和孩子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的基础上我们的评价才会有效果,孩子对我们的评价才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关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从孩子出发的观念,平等民主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和颜面。
苏老师给我们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 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我想看到这条建议很多老师都会自惭形秽吧!因为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许多教师歪曲误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可评价上特别是课堂评价上,对孩子完全是赞美肯定之声,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敢去轻易的批评指正。这样孩子生活在自满和骄傲中无法自拔。完全误解了了评价体系的作用,也误导了孩子们的价值观。
教师要学会对孩子的评价恰到好处,“润物细无声”。不能够过分的去表扬赞美孩子,也不能够一味地去批评指责孩子。真正的评价就如苏老师所说的要有分量,有意义。这样孩子才能够重视起我们对他们的评价来,才能够接受我们的引导指正。
苏老师还提出: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想想这二十几年来,自己做的很不好。有时候今天学的新知识,在第二天提问孩子回答不上来时,就经常对他们批评督促。希望他们尽快的吸收掌握新知识,殊不知自己就没有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和记忆规律。本身教育思想里就有揠苗助长的功利性冲动,这是应该批判反思的。正如苏老师所坚持的那样: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而我们也考虑我们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