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秘密何在》读后感
怎样把课上得有趣?这是⾃从教以来就深深困扰我的问题。很多课上,⼀些学⽣总提不起劲来,⼀节节课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在煎熬。曾经,这样的情况让我很是沮丧,还⼀度怀疑⾃⼰是不是真的不太会上课。后来,通过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才知道,他们的课堂上也存在有类似的现象,还不少见!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我们能把课上得更有趣些,可能这样的现象就能减少或是避免!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能带着⼀种⾼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展⽰的真理感到惊奇甚⾄震惊;学⽣在学习中意识和盛觉到⾃⼰的智慧⼒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感到骄傲。 “攀登”、“挖掘”⾃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正是兴趣的重要源泉。怎样引导学⽣去找到这⼀源泉,这对教师来说也是多么⼤的挑战啊!要想把课上得有趣,虽然不易,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它还是有迹可循的。
能不能把课上得有趣,⾸先,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在备课的时候要努⼒思考和理解那些能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结合点,从⽽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揭⽰出某种新颖的、出⼈意料的东西。
在谈到兴趣的源泉的时候,苏氏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受此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多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出发现者和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探究过程和来历,并在这样的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中,加深与先前知识的关联,这样就可以达到温故知新和学以致用的目的了。同样的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也就成了将来学习过程的工具了,就成了活的知识了,因为这样过去的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文末,苏氏也再次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的背景下所获取的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我们也将在师生中继续做好阅读的推广工作。
兴趣既然很重要,那就应该了解并使用好,明⽩兴趣的秘密何在,激发更多学⽣对学习的兴趣,也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努⼒⽅向!让兴趣在教育中发生,在教育中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