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搭建有效沟通
现在是信息时代,孩子用借助网络学习了很多课外知识。但更多的学生沉迷游戏,加上家长不会正确引导,学生的叛逆之心比以往更加严重。如何和学生有效沟通,走进学生心灵,是我们教师关注的课题。
今天学习了《给教师的建议》五十三条“怎样使教育者的话进入受教育者的内心”一文。“关心学前期培养高尚的情感时,切不可对儿童采取体罚水法。没有什么比强力迫使手段更为有害和不祥的了。用小皮带抽打后脑勺,而不用聪明温暖的良言善语,就等于是用了生锈的斧头而不用雕塑家脆柔和锋利的雕刀。体罚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的精神的摧残;皮带不仅会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心灵和情感麻木不仁。”“一颗播在童年时代早期心灵中的小种子,在成年时会政为一棵大树。一切都取决于播下的是什么种子各播在什么土坑壤之中。”文中这两名话让我深受触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首先,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有不少学生任性,自尊心强,逆反心强,怕吃苦,怕困难。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时,我们有时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要和他们讲道理。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沟通的重要原则。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其次,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师生良好的沟通,平等不可少。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们就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学生有错,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入正途。另外,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自尊心很强,内心很敏感,老师的所作所为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优等生的确讨老师喜欢,但是处在中游的学生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把爱心撒
向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