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怎样教学生自己教自己》
作者:刘锐
更新时间:2022-05-31
点击数:
在文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想做到这一点,要教育人们从小就认识自己并进行自我教育。陶冶情感,训练思想和意志,形成和稳定自己的性格——这一切都应在认识自己和掌握自己的同时自己去做。
自我教育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灵对良言、忠告显示温存或者对责备的目光这种极细致而纯人性的教育手段非常敏感时,他才能进行自我教育。如果一个人对粗暴习以为常,只对“强有力”的语言、喊叫和强制才有所反应,那就根本谈不上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前提是人对人的信任。是十个人的荣誉和尊严起作用。为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建立起深信对方具有良好意志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向我们老师提出了一条实际的建议: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教育作风。在集体中应该有安静的气氛,不要有大声喊叫和爱动气的现象。对一个人训斥,责骂,惩罚越多,他对好语言就越是听不进去,就越不利于他的自我教育。
凡是一切依靠惩罚的地方,就不会有自我教育,因为惩罚已经使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而良心则是自我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受了惩罚的学生就会想:我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没有什么可思考的了,我已经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如果是这样,即使学生接受了惩罚,那也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正常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学生没有严重的不良行为,犯了轻微的、无关紧要的“过错”,他就会感到深深地内疚,把它放在心上,受到良心的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