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中52条》有感
作者:余冬玲
更新时间:2022-06-02
点击数:
教育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家长支持学校,学校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学生。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从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可以看出家校协作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民主化的推进,学校开始不断探索家长参与教育的途径。家校协进是建立双方充分认可的教育共识。然而,教师和家长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教师有着强烈的教育专业人士的角色意识,家长则普遍有着教育支持者和教育参与者的角色意识,导致家长在学校中的参与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对此,我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拙见:
1、家校之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互动,一方面帮助家长树立多元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更加客观、理性的参与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的参与激发学校教育的改革活力。在家校合作中,不断地融合教育理念、不断积淀教育互信,最终形成牢固的教育共识。
2、建立牢固的教育共识,畅通高效的沟通渠道。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家校共育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促进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两个世界,家长与教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关键人。让我们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家校协作,携手共育,让家长成为学校文化的传播者、教育资源的开拓者、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者,真正丰富学生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