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善意待人》有感
作者:任真真
更新时间:2022-04-26
点击数:
说要“善意待人”很简单,但善意待人这种品质是需要培养的。只有当教师愿意学生好,学生也愿意老师好,双方的内心状态是相互时,才能把它培养起来。什么是善意待人呢?具体地说,是教育修养的情感问题。要善意待人,就是说对待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这条建议属于教育修养的初步常识,可真的要把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这难度系数也是相当大的。听话的、遵守纪律的、讨人喜爱的学生有可能,可那些不守纪律、到处惹事生非的顽童呢?现在整个社会的风气导致家长不信任老师,教师不敢放手管。所以,我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能“善意待人”的人,还得有一个有善意的家长。如果能家校共育,那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要培养小学生“善意待人”,首先要教他么么会感觉出他所遇到的人内心状态,比如喜悦、悲痛、生气的情绪,这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
说要善意待人的确很容易,真正做到善意待人却不容易。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列举了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用心灵感觉别人的情绪,由此产生善良、悲悯的情愫。在长久而细致的培育下,孩子就会变得以善待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跟容易感知到教师的善意,这对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我们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我们是要培养一个铁石心肠的学生,还是要一个善待他人的学生,我们的善意待人就格外重要。善意待人,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