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知中成长 在探索中发展
教育界都说“中国的教育在南方,南方的教育在江苏,江苏的教育在南通。”怀揣着对南通教育的崇拜之情,我有幸与30名楚都名师一起共赴南通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研修学习。我们实地考察了南通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紫琅一小、南通中学等6所名校,听取了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丁伟、南通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陈新荣、全国先进工作者李庾南等8名课改专家的讲座,观摩了南通师范附属第二小学集团总校长张洪涛等3位名师的课堂教学。5天的学习、参观,我真正感受到了南通教育的先进,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现代教育思想,从先进的教育思想到他们的真学实教,灵动与精致、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令我眼界大开,带给我无限的惊叹和折服,收获颇丰。
一、文化传承 南通让课改“活”起来
南通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育、参与教育,蔚然成风,“宁毁家,不可废学”成为南通百姓的普遍价值认同。这其中,将南通建设为近代第一城的张謇对此影响深远。他兴办了300多所学校,很早就提出了“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并率先提出了“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等思想。南通教育人继承了发扬了张謇思想,形成了知古不泥古,守成不守旧的价值理性和作风做派。
南通教育将质量和效益视为重要追求,既注重学生成绩,同时兼顾综合素质,努力做到全面、稳定和可持续。高度重视课堂教育,全面聚焦课堂不断深化课改,形成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高效课堂模式。我们参观的通师二附、高师附小、紫琅一小等学校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组织开展学生个人画展、足球进校园、武术进校园、体育艺术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先后举办多次中小学特色现场会,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特色。重视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当地实际,组建形式多样、系统全面的学生社团组织、特色学校,坚持定期开展训练、展示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 南通从实践“走”出来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文化,并且有结合校情、学情的顶层设计,否则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迷失方向。南通市提出课堂教学指导原则有三条:一是限时讲授,这一原则的提出是基于最近发展理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授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以便将更多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二是提倡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依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自学、课内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最佳答案;三是踊跃展示,教师课堂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课前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兼顾全体学生。在这三条原则的指导下,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自主独立学习,并且在课堂.上获得充分交流、展示的机会,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40分钟达到教学最大化。这正是高效课堂的价值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学校其它特色活动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会得以有效实施。他们树立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努力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高师附小的朱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大生课堂”——《折线统计图》的魅力,课堂上朱老师通过“选谁去”参加足球比赛这个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投入数学活动的强烈欲望,将学生带入一个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的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情境中。朱老师将“大生课堂”表现得淋漓尽致,“先学”,合作”,“展示”,“提升”。学生在课堂主动积极,思辨合作,绽放生命的光彩。
“大生课堂”追求课堂的五个“度”:追求课堂的“温度”,合作的课堂更多自由的思想;追求课堂的“广度”,开放的课堂遇见生成的精彩;追求课堂的“受度”,分享的课堂收获展示的喜悦;追求课堂的“亮度”,生活的课堂促进灵魂发育;追求课堂的“坡度”,理趣的课堂提升建构的价值。通过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有了明确的方向。
三、专家引领 南通使名师“亮”起来
南通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以“两李”(李吉林、李庾南)为代表,创建的“情境教育”、“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影响巨大,并由教育部在各地推广建立工作站和实验班。
在南通,各学校还立足实际提出了“情境教育”、“情感教育”、“难忘教育”等教育主张。既有关于教育思想的统揽,又有具体教学方法主张;既有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又有结合实际的开拓创新,“苟周于事,不必法古”的精神在南通教育界广泛推行,大家坚持“和而不同”精髓,形成了思想凝聚力量,主张引导改革的良好氛围。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以李吉林、李庾南为代表的南通名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课堂改革的脚步。2014年的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南通获奖令人瞩目。通师二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成果,成为两个特等奖之一,而且排名第一。
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获得一等奖,目前全国有300多所实验学校参与该成果的推广。
南通一代一代的教育人,不断的上下求索,追求真理,揭示规律,掌握了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南通教育的成功,正是自觉运用教育规律而得以实现。而规律的揭示,是靠一代一代的教育人不断的推进改革得来的,可以说,一部南通教育史,就是一部教育改革史。
四、幸福成长 南通让办学“实”起来
五天的时间里,共聆听了近8位校长(专家)的讲座,每一场都让我深受感动。南通高师附小帅宁华校长深挖学校人文内涵、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让学校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田家炳中学陈永兵校长“情感教育”的办学理念如春风化雨,滋润人心,他亲自为学生打开校门,让学生幸福的一天从早晨入校开始。虽已是名校长、特级教师、专家的他们,依然持之以恒地做教学研究、坚持在教学改革第-线,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和领跑者。平凡的点滴小事,让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温润心灵。对标南通教育,我们要立足本职,加强学习,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才能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追求!如果我们勤学习、善动脑,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为之努力,做一个教师无疑是幸福的。如果我们对教育缺乏信心,只是疲于应付工作,单纯追求分数高低和排名的先后,年复一日做着机械重复的劳动,在浅层次徘徊,教育是累并痛苦的。
正是源于对教育的真爱,专家们的生活充盈着幸福。李吉林老师六十几年来一直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40年来做一个课题“情境教育”的研究,她把所有的心血、情感、精力都投入到了小学教育,并创造了对我国小学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情境教育。在李吉林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哪家医院都不愿去,只肯住在南通市中医院,透过窗户,就能看见马路对面心爱的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她说:“看到孩子们在开心玩耍,我就放心....”她是幸福的。李庾南老师热爱教育喜欢做教师,八十多岁依然活跃在讲台上,连续六十几年当班主任、四十年做教学研究,每年招收新生,学生们争着要到她的班上去,2018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被授予当代“教书育人的楷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接见,她是幸福的。
五、对标名校 南通使我们“动”起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将把在南通所观、所学、所思、所悟,结合我校实际有借鉴、有取舍,使南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做法能在我们学校开花结果。
1、以名师、名校长为榜样,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审视,特别是细节上的管理。要注重记录、调整与创新,让反思成为工作新的生长点。
2、培养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要重点关心和指导,通过2-3年的努力,帮助他们专业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搭建研修平台,促进教师成长。我们将积极开展校际教研,鼓励青年教师到就近的名校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向着名师的方向努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南通五日,我的心灵被震撼,我的灵魂被洗涤。只有在求知中成长,拓展视野,我们的思想才能够跟上改革的步伐;只有在探索中发展,积极实践,我们的行动才能够推动教育的腾飞。
在南通我看到了一种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一起去学习的老师们。最后用李吉林老师的话来共勉:“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学生赢得当下的幸福快感!我们要满腔热情地投入每一天工作,把爱和智慧融入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