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会学生观察和发现》有感
阅读完《教会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这一节,借用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发现优点、守住优点,让生命开花结果,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教小学生的时候,就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文中列举了他带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事例。他让学生观察春天即将来临的标志,欣赏大自然的音乐。“教师教给学生们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然而小学生的观察力水平比较低,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培养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到“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累精力。”
如我在上《大自然的语言》这课时,是从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入手,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大自然中去聆听声音,感受声音,体验声音,通过声音愉悦身心。如果学生平时没有去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各种事物,学生就不能说出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课我还收集了大量的大自然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观察大自然,感受各种声音的美。
又比如我在上《种一片太阳花》这课时,我带着孩子们在教室的阳台上亲手种起了太阳花。从挖土埋种,到填土浇水,孩子们都是自己完成的,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后来,我又带着孩子们观察太阳花发芽,长叶,直到开花。我们观察茎、叶、花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太阳花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在孩子的眼皮下进行的。我们在观察中体会课文中那一片片绿色的法兰绒,体会课文中新陈交替的生命现象,体会课文中太阳越大,花开的越旺盛的蓬勃精神……我看出孩子们在上这篇课文时是愉快的,而这篇课文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要是我能把更多的语文课文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教会孩子观察,那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必将让他终身难忘。
所以,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挚情感去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