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指出,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教育别人孩子的教师,却没有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即使上幼儿园也是一样。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非常的精准:做老师的就不要在家里营造小型的学校的气氛了,我就经常听到孩子说,我不是你的学生。其实专家早就给了建议,只是自己的无知和懒惰耽误了自己和孩子、学生了,好在现在读到了,就要践行了。不要在孩子面前评论学生和同事,不要把上班的情绪带到家里,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没了,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