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沟通桥,共护成长路
巧搭沟通桥,共护成长路
优秀班主任——张瑜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班主任同仁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聊聊咱们班主任工作里最核心,也最需要 “巧劲” 的事 —— 家校沟通。咱们每天盯着班里几十号孩子,既要抓学习、管纪律,又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而家长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 “合伙人”,这 “桥” 搭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更关系到咱们工作的成果。
我们常遇到的 “沟通难题” :有的家长对孩子情况 “一问三不知”,只关心分数,沟通时总说 “老师您多费心,我们不懂”;有的家长又过度焦虑,孩子一点小矛盾就反复找老师,甚至质疑教育方式;还有的家长忙得连消息都顾不上回,咱们发的通知、孩子的情况反馈,石沉大海等等。
下面我把我平时家校联络的情况,向领导和各位同仁们汇报:
第一:理念先行:沟通不是“通报”,而是“共育”。家校沟通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向家长反映情况”,而是双向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班级中,成为我们班级管理的“合作伙伴”。家校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案例:先建立班级群,并制定班级公约,建立与家长个人微信,摸清孩子家庭情况以及孩子身体状况。)
第二:“提前破冰”,把沟通做在 “问题发生前”。刚开学的时候,别等孩子出了问题再找家长,先让家长明确这一学期怎样配合老师,增强自己参与感。(案例:开学召开家长会,讨论交流孩子和家长怎样相处,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做晚作业,玩手机等行为习惯上的处理方法,以及怎样和老师密切配合)
第三:家校沟通要建立在“共育”的基础上,要互相尊重,家长、学生、老师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尊重,能换位思考。(案例:当个别学生家长在班级群里发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言语时,要第一时间私信家长解决,并在班级群里只发一条解释原因,不要过多。沟通交流要私信家长。)
第四:“借力小事”,让家长感受到 “被需要”。别把所有事都自己扛,适当让家长参与到班级小事里,不要大包大揽。(案例:当学生在学校发生情况时,班主任要提前、主动、积极与家长沟通解决问题。当学生在校外发生的情况,班主任要做一个好的调解员,帮助解决问题。)
第五: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只能做到更好,更优秀。啥事不可能面面具到,满足每个家长的需求,只要我们的初心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99%的家长都支持。(案例:今年年级分班,我们主要以学风 不能出现学风瘫痪,班上学生成绩差,学习不积极、不带头,不主动的现象;班级管理 调皮捣蛋的学生长时间在一个班后,抱团和老师、家长对立现象;学校发展为依据。这样就可能造成个别学生差异,部分老师有怨言,何况与家长发生一些琐碎的分歧等,我们班主任就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总之,我们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管理的负责人,掌舵人。其他老师及家长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能认真听,但一定要把好,把稳方向盘。因为最后去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还是班主任去处理。就六年级统考,一个班的好、差,还是点名班主任。)
第六:我们班主任要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不能被个别不讲理的家长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健康。我们职业是教师,我们的目标是教书育人,只要我们做到问心无愧。只有我们家庭温暖,身体健康,心情开心才能更有精力投入我们的教育事业。
最后想和大家说,家校沟通从来不是 “说服家长听我们的”,而是 “和家长一起,找到帮孩子的办法”。咱们多一点耐心,多一份换位思考,那座连接学校和家庭的 “桥” 就会更稳、更暖。也期待接下来能听听各位班主任的好经验,咱们一起把这份 “沟通的活儿” 做得更顺。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