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要害怕困难,有困难是好事,否则就谈不上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有感
作者:杜立春
更新时间:2022-06-01
点击数:
今天上午,我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74条后,感触颇深。克服困难的过程,能培养英勇无畏的精神,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人的心灵对别人、对善良不会变得冷酷,恰恰相反,变得温厚、富有同情心,而对邪恶则变得毫不妥协、毫不留情。
目前,我们向学生所展示的生活,并不是一条坦途。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吃苦,还要鼓励孩子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失败,勇往直前,让孩子一定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前进,尽最大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在生活的道路上,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努力前行,不要抱怨,逃避,要敢于拼搏奋斗,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其实在孩童时代,遇到困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在逆境之中磨练,在逆境之中翻盘,会更具有韧性。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描述,孩子无法理解其涵义,只有让其身临其境才能做到真正体会与领悟。困难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培养人英勇无畏的精神,陶冶人高尚的情操。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丝毫不具备直面它的勇气。
在克服困难过程之中,出于自身的体验加之情感的熏陶,体验到最深处的情感撞击点,作为主体,他能够积极主动的换位思考。当他人遇到同样的处境,就不会处于一旁嘲笑,而是会不自觉的给予情感的既位。当面对事情的糟糕一面,他会迅速的做出判断,找到正确的航向,将其拒之门外。